布加勒斯特是罗马尼亚的首都,在罗马尼亚语中,这座城市的名字读音是“布库尔什蒂”,意为欢乐、愉快,由此单从字面上看,这是一座欢乐之城。几经历史变迁,曾经的欢乐之城,人们是否依旧生活的欢声笑语,富足安逸?
远眺人民宫
在风云际会的东南欧,历史舞台上时常闪耀光芒的是布拉格、布达佩斯、伊斯坦布尔,人们的目光往往略过了布加勒斯特,这座在多瑙河支流登博维察河畔的城市。在欧洲,布加勒斯特算得上是不折不扣的历史悠久古城,其见诸于文献的历史迄今已有500多年(当然这个在我泱泱华夏,根本就排不上前一百名)。相传13世纪的时候,一位名叫布库尔的牧羊人赶着牛群,从远方的喀尔巴阡山来到了登博维察河,惊奇地发现这里气候温和,水草肥美,便搭起帐篷定居下来。牧羊人无意间竟成了一座名城的开拓者,后来不断有人迁居到这片土地,随着人口的增加,这里形成了一座城镇。时至今日,布加勒斯特还有一座名叫“布库尔”的蘑菇形塔顶的小教堂,寄托着人们对悠久历史的缅怀。
1789年画中的布加勒斯特、1930年的布加勒斯特
真实的历史和美好的传说,似乎没有太大的相悖。罗马尼亚民族于1477年战胜了土耳其人的侵略,便将登博维察河畔的这个城堡命名为布加勒斯特,即“欢乐之城”。 早在1459年罗马尼亚大公国时期,布加勒斯特就是一座要塞。1659年,瓦拉几亚公国与邻近的摩尔多瓦公国合并,成为一个新的国家—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顺其自然地成为首都。100多年后,这里就已经是一座拥有40多座教堂、修道院和众多高层建筑的繁华城市。18世纪为东南欧仅次于君士坦丁堡的第二大城。简而言之,20世纪之前的布加勒斯特,波澜不兴,顺风顺水,当之无愧的“快乐之城”。
中央大学图书馆
布加勒斯特依水而居,登博维察河穿过市区,向多瑙河流去,把城市一分为二。城内外的十数个大小不一的湖泊,显得这个城市格外柔美。柔美到几乎使游客忘记曾经的战火和冲突,血腥和变革。可是当地人也许记不清二战时期德国法西斯的武力侵略,但是怎么会忘记“十二月风暴”,毕竟才刚刚过去不到30年。
老城街景
说到布加勒斯特,你会想到什么?50+的人们会想到一代枭雄齐奥塞斯库,40+的人们会想到流行音乐天王迈克尔·杰克逊,这是两个完全没有交集的人,却又是两位都曾被“妖魔化”的公众人物,又是怎样的机缘巧合,能把他们和布加勒斯特这个城市联系起来?
1939年、1965年、1989年的齐奥塞斯库
对于年纪稍长的中国人,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这个曾经6次访华的罗马尼亚前最高领导人,曾经享受过“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称号。对于罗马尼亚人来说,他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铁腕的独裁者,毁誉参半、功过皆有,不能一概而论。
会见中国领导人
1918年,齐奥塞斯库出生于罗马尼亚偏远山村,自幼家庭贫苦,刚满13岁就离家到大城市布加勒斯特讨生活。二战伊始,年方15岁的他加入了反法西斯斗争;1943年,被法西斯当权者关押到集中营,在那里,25岁的齐奥塞斯库与罗马尼亚地下共产党员秘密接触,逐渐成为罗共的核心人物。二战胜利后的1947年,在苏联的帮助下,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成立,刚过而立之年的齐奥塞斯库担任了罗马尼亚共青团中央总书记的职务。1965年,时年47岁的他接任党中央第一书记的职务,到了1974年,又被选为国家总统。至此,曾经的山村穷孩子齐奥塞斯库终于登上了权力的顶峰,开启了长达25年的齐奥塞斯库时代。
齐奥塞斯库主导修建的人民宫
齐奥塞斯库对罗马尼亚的国家发展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也是无法否认的。在他主政的25年间,罗马尼亚建设起庞大而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从宏伟的铁门水电工程、黑海-多瑙河运河,到遍布全国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罗马尼亚成为当时东欧社会主义阵营里的经济领军者。
维多利亚大街
罗马尼亚大剧院
齐奥塞斯库极具个性,在东西方阵营对峙中,既抗衡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又不畏苏联的强势,自始至终独立于莫斯科之外,保持了罗马尼亚主权的完整。齐奥塞斯库一直和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还为中美关系的破冰做出过贡献。
曾经皇宫的阳台上齐奥塞斯库发表最后的演讲
权力的背面是欲望,俯就的地位往往导致肆无忌惮。从70年代开始,随着对齐奥塞斯库个人崇拜的盛行,他开始居功自傲、闭目塞听,在偏执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把自己凌驾于党和国家之上,他的照片、雕像在罗马尼亚随处可见,他撰写的著作也是铺垫盖地。如日中天的齐奥塞斯库脱离了人民群众,他看不到广大罗马尼亚人民节衣缩食为国家还外债,听不到缺吃少穿的人民哀怨,自己一家住在巴洛克式豪华宫殿里,过着足以与昔日王公贵族相媲美的生活。齐奥塞斯库在浑然不觉中滑向毁灭的深渊,也葬送了罗马尼亚的社会主义事业。
齐奥塞斯库宣传画
1989年末,东欧大陆的动荡终于波及到了罗马尼亚。在这一年,东欧各国共产党纷纷倒台后,罗马尼亚人民集会要求民主,受到齐奥塞斯库强力镇压,结果引发更大骚动。1989年11月29日,罗马尼亚体操明星科马内奇出逃,寻求西方的庇护。到美国后,她将出逃的“恐怖经历”向西方新闻界公布。这似乎是一个前兆。到了1989年的12月,人民声讨齐奥塞斯库的声音逐渐高涨,最终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十二月风暴”。失去民心的齐奥塞斯库在布加勒斯特巷战中兵败如山倒,曾经的最高领导人,在转瞬间被反抗的民众推翻,短短几天之内从巅峰到地狱,甚至都没有留给他申诉的时间和权利。罗马尼亚电视台甚至直播了齐奥塞斯库夫妇被处决后横尸街头的影像。一时间,世界舆论哗然。
1989年12月发表最后的演讲、抗议者烧毁齐奥塞斯库照片
30年的时间,尘归尘土归土,曾经的是非功过,任谁评说。如今,尽管大多数的罗马尼亚人对齐奥塞斯库仍忌讳莫深,但他已经不再被“妖魔化”了。罗马尼亚人的沉默,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反思,毕竟齐奥塞斯库曾经作为罗马尼亚的最高领导人,为国家的独立、革命和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虽然他在处理内政事务上,有失公允,但他最终得到的屈辱结局,也是令人唏嘘不已。在布加勒斯特的市郊,有一座名叫跟恰的公墓,齐奥塞斯库和妻子的墓地就隐藏在一个偏僻的角落里,每到齐奥塞斯库生日的那天,外观普通的墓碑前,总是鲜花似锦。
“十二月风暴”爆发的革命广场与罗马尼亚内务部大楼
内务部大楼前的雕像
写的很好!文笔流畅!棒棒的!!